在粮油储藏领域,磷化铝熏蒸是一种常用的杀虫方法,用于保护粮食免受害虫侵害。根据国家标准《GB 50320-2014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》,
粮油储藏磷化铝熏蒸单位用药量对于不同粮食品种有所不同,例如小麦的单位用药剂量为1.5~3 g/m³,玉米为2~3 g/m³,稻谷为2~3.5 g/m³。这些用药量是根据粮食品种的特性和储藏环境条件科学制定的,并且需要使用
泵吸式磷化氢气体浓度检测仪器来进行检测,以确保熏蒸效果和粮食安全,下面就和赢润集团工作人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磷化铝熏蒸在粮油仓储中的作用是什么?粮食在长期储存过程中极易遭受谷蠹、米象、赤拟谷盗等害虫侵袭,造成重量损失和品质下降。磷化铝(AlP)作为高效熏蒸剂,遇水汽释放磷化氢(PH₃)气体,能穿透粮堆,破坏害虫呼吸系统,实现广谱灭杀。根据农业农村部《粮食仓储管理办法》,所有大型储备库必须定期开展熏蒸防虫处理。磷化氢的理想浓度范围为100~300 mL/m³,在此区间内持续暴露72小时以上,可有效灭杀各虫态,包括抗性品系。
不同粮食品种的磷化铝单位用药量有何区别?用药量并非统一标准,需结合粮食种类、堆密度、环境温湿度等因素调整。依据《GB 50320-2014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》第9.3.5条,推荐单位用药量如下:
粮食品种 |
单位用药量(g/m³) |
对应PH₃浓度范围(mL/m³) |
小麦 |
1.5 ~ 3.0 |
100 ~ 280 |
玉米 |
2.0 ~ 3.0 |
120 ~ 300 |
稻谷 |
2.0 ~ 3.5 |
130 ~ 300 |
例如,一节容积为500 m³的玉米仓,按中间值2.5 g/m³计算,需投放磷化铝片剂约1.25 kg。实际操作中,首次熏蒸或虫害严重时取上限值,后续预防性处理可适当降低剂量,减少残留风险。
为什么需要检测磷化氢气体浓度?磷化铝熏蒸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磷化氢气体(PH3),因此,实时监测磷化氢气体浓度对于保障人员健康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。国家标准《GB/T 31752-2015 溴甲烷检疫熏蒸库技术规范》规定了熏蒸气体泄漏和安全浓度监测的要求,确保熏蒸处理过程中磷化氢气体浓度不会超过安全限值。
磷化氢气体检测仪器需要具备哪些功能?赢润集团研发的ERUN-QB9610-PX3
便携泵吸式磷化氢气体检测仪,是专门用于检测磷化氢熏蒸过程浓度或空间残留浓度的仪器。该仪器采用800 mL/min精密气体采样泵,搭配水汽粉尘过滤器,具有大容量数据存储功能,并可选配蓝牙或红外微型打印机进行数据打印。此外,该仪器还可通过USB或RS232接口将检测数据传输至电脑进行存储打印,非常适合用于仓库、粮油储藏、环流熏蒸、集装箱、帐幕熏蒸及其他密闭场所中环境空气中磷化氢气体浓度值的检测。
以上就是关于
粮油储藏磷化铝熏蒸单位用药量的相关介绍,粮油储藏中的磷化铝熏蒸用药量必须严格依据国家标准,不同粮食品种有不同推荐值。而
泵吸式磷化氢气体浓度检测仪器的应用,则为熏蒸全过程提供了数据化支撑,使粮库能在安全、合规的前提下实现长效储藏和贸易保障。通过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磷化氢气体检测仪器,粮油储藏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监测和管理磷化氢气体的风险,保障粮油的安全储藏和人员健康。